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VSSDM

溫支聯35週年第三場活動 三位前香港學生領袖親臨現場演講:「由1989到2019:香港人的抗爭、傷痛、和記憶」



周永康述因香港大抓捕而崩潰

雨傘一代理解泛民願紀念六四


【溫哥華訊】反修例運動之後,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期間的學生領袖周永康(Chow Yong Kang Alex)𦲷溫,他在出席溫哥華支援民主運動聯合會主辦的「由1989到2019:香港人的抗爭、傷痛和記憶」座談會時,首次在溫哥華分享了反修例運動之後遭到當局打壓,他身處美國因失去家園的「傷痛」而「崩潰」的往事。和他一起在座談會主講的還有前香港大學學生會長馮敬恩和周竪峰,兩人分別就八九民運與香港人身份認同,以及雨傘一代和泛民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學術方面的探討。


雨傘運動期間擔任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的周永康表示,2019年之後很長時間,他都不願想起當時反修例運動遭殘酷鎮壓的畫面,而到了2021年,他感到「非常崩潰」。尤其是當年上半年,47人案前後,他的許多朋友和認識的人都陸陸續續被收監還押,不能保釋;同時又傳出許多法庭新聞,說被捕者的一些求情理由,包括終身不再參與政治,不做任何政治評論等,這些都等於是自願性的社會性死亡。


失去家園「像身體有個地方穿咗窿」


他說,當見到這些信息的時候,真的好震撼。由於當時他身處美國紐約,相關資訊並不多,也完全沒有辦法想象香港連求情都去到那樣極端的程度,他覺得香港變得十分恐怖。


周永康說,面對這麼多人被捕,他的精神狀態變得非常不理性(irrational),「我好想買張機票返香港」,陪那些入獄的人一起坐監。


然而,他提到,在產生返回香港的衝動之後,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:返回香港有什麼用呢?很可能你一落機就被還押,根本就什麼都做不了等等。


周永康表示,不僅是他,經過2019年的抗爭及以後的鎮壓,無數香港人都受到了重大的衝擊,「可以說是『失落感』(sense of loss),或者說是『分離感』(sense of separation),無論是生理的分離還是情感的分離,都令人感到悲傷。因為你失去了家園,在許多人的感受中,像身體有個地方穿咗窿」,「或者心裡便好似有個窿,有個黑洞吸咗你入去」。


事實上,在他講述他的感受之前,他就問參與講座的人查詢關於「感到悲傷」的兩個英文詞Grieve / Grieving的不同表意。


他說,怎樣理解grieve或者grieving,對今時今日的香港人來講,也是一個好貼心或者說好貼近的一個問題。這不僅是對2019年後的香港人是如此,對1989年以後參加香港維園燭光晚會的人,以及用任何方式悼念89年的受難者來說,也同樣如此。


作為流亡在外的港人,周永康特別分享了如何認識Grieve / Grieving,以及他自己如何從低谷走出「悲傷」的情況,並介紹了擺脫「悲傷」的一些方法。


2015年擔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的馮敬恩(Billy Fung Jing-en)主要介紹了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問題。他首先提到,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,香港年輕人的主流與泛民主派對六四悼念活動,出現了爭拗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?他提出一個觀點,即所謂的民族主義,是可以被想像,可以被創造出來的。他指出,就香港來說,首先應放到中國這個大環境中去看,而像中華民族這一概念,其實是百多年前梁啟超創造出來的「一個產品」。


與中國民族主義衝突產生本土主義


講到香港的本土主義,他提到,十九世紀末在香港的高級華人,就已經出現一些特別的情形,例如何啟爵士,就曾經捐錢返大陸搞革命,他們已經注意到自己的本土身份。但一直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也就是8964的時候,很多香港人都有「中國人」這個特徵,但是到2013-2018年這一代的年輕人,就很不一樣了。例如早於2012年,就有雙非嬰問題,後來人大釋法,香港人就開始有了明確的身份認同,在複雜的身份中有了越來越多的本地身份(local identity),並開始與所謂的中國民族主義(Chinese nationalism)有了衝突,當問題升級,就產生了所謂的本土抗爭。當抗爭擴大升級,年輕人又更強化了本土意識,同時也就與認同自己是「中國人」的一代產生了衝突。


在馮敬恩之後也曾擔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的周竪峰(Ernie Chow),則提出了兩個問題,雨傘運動一代如何理解六四?如何理解2010年代香港有關悼念六四的論戰?他認為,雨傘一代是於2014年雨傘革命前後,與當時香港在內陸的衝擊之下經濟惡化,香港年輕人產生新的身份認同,以及本土主義興起的大背景下形成的。雨傘一代的目標與泛民的目標不同,他認為,「80年代90年代至00年代的主運動是講緊保守,講緊保衛,講緊keep住香港,講緊keep住一國兩制,keep住50年不變嘅社會。」


泛民要守民主成果 雨傘一代則求變


而雨傘一代則不同,目標就是求變。周竪峰舉例說,早在2015年維園六四晚會上,四個大學生代表就在主席台上焚燒《香港基本法》,就引發爭議。雨傘一代堅持,基本法之中完全沒有港人的聲音,當然不支持。另外,港支聯的五大訴求中,「建設民主中國」完全引不起年輕人的共鳴,民調也顯示這一訴求在香港一路走跌。所以雨傘一代更強調本土,更強調本地的主體地位,所以與泛民的「行禮如儀」也就漸行漸遠。


不過周竪峰也承認,在香港的民調中「平反六四」的支持率三十多年基本保持不變,而六四對香港年輕一代的重要啟示是,共產黨永不可信。所以雖然雨傘一代與泛民的分歧仍在,但在紀念六四的旗號之下,大家仍然可以合作。因為大家都是香港人,而且都受到抗爭使命的感召,你喊你的平反六四口號,我呼我「光復香港」的訴求,兄弟爬山,各自努力。


「今年是天安門廣場大屠殺35週年,也是雨傘運動十週年,同時也是香港反修例運動五週年」,主持座談會的溫支聯主席李美寶指出,五月是一個沉重的月份,以前發生的種種又重現眼前,這些歷史都要傳下去,並且要通過宣傳,讓更多的加拿大人知道。


溫支聯連串紀念活動籲支持


溫支聯接下來還會有一連串的紀念六四活動,包括5月11日,由前八九學運領袖、現中國人權組織執行主任周鋒鎖,和前六四囚徒、曾擔任十年加拿大鄉鎮議員的石清主講的座談會;5月18日,則由反修例運動期間在香港任教的六四歷史專家何曉清博士演講會。歡迎各界踴躍參加。



bottom of page